“四季村晚”等活动的显着特征是时代性强、乡土味浓、人情味重——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,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,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“咱们屯里的人”,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。这些都真正体现了农民主体、热在乡村、乐在群众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活新要求,不仅能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而且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提供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。
这些年来,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持续推进,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、效果越来越好。与此同时,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,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涨船高。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“诗和远方”,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。如何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既是一个重要课题,也是一项紧要任务。
“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?”在部分地区,农村的空心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荒芜化,而乡村文化的荒芜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地方农村的空心化。当前,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短板。在不少地方,乡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,但乡村文化供给却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治理乡村文化的“水土流失”,需要不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通过完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为乡村文化产业注入强心剂。需要指出的是,与城市相比,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还较薄弱,存在市场投入较大、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。这就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把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同努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活动,引导带动更多市场要素“挽起裤腿下乡”,先点火、多加柴,把乡村文化的“灶台”烧热烧旺,将乡村文化产业的欢快节奏带起来。
365bet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全面推进城乡、区域协调发展,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。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。当前,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,这需要在加强农村各类产品供给上下功夫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在乡村。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是村里人和城里人共同期盼的生活愿景。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,不仅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,更能有效带动覆盖城乡全域的文化消费,增强城乡经济联系,畅通城乡经济循环。
总之,乡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,乡村文化市场是一个旺铺,做好了不仅能收获村里人的“芳心”,更能吸引城里人的目光,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共享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相信通过举办“大地欢歌”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,能有效盘活乡村农业、文化和旅游资源,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,壮大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民宿经济、乡村文化等特色产业,为中国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加更多“文化分”。(作者:王小龙,系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东安村驻村第一书记)